有志者事竟成。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!苦心人天不负。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!
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在中国历史上代代相传,脍炙人口,延续至今。1965年12月,湖北望山出土了一把锋利如初的青铜剑,而剑的主人就是越王勾践。剑如同他的主人一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,同时也是越国那段历史的见证者。
据悉,越王勾践出土时,剑插于黑色漆木剑鞘内,虽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,出鞘时剑身仍寒光闪闪,毫无锈蚀,刃薄锋利。
越王勾践剑为何千年不锈?
越王勾践青铜剑,寒光逼人,坚韧而锋利,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铸剑工匠的高超技艺。它为何如此锋利?又为何能千年不锈?这一直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。小编查遍资料综合整理如下,若有错误和纰漏,敬请原谅并斧正。
不锈原因之一
中国古代的青铜器,主要为铜与锡的两元合金,成书于战国时期的《周礼•考工记》中就有“四分其金(铜),而锡居一,谓之戈戟之齐;三分其金而锡居一,谓之大刃之齐”的记载。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的合金组成中,铜与锡的含量依制作的年代、地点、原料来源、工艺的不同而不同,一般说来,铜的含量在70%-80%或稍高、锡的含量在10%-20%左右,此外,合金中常常还含有铅、铁等其它成分。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%-83%、含锡量约为16%-17%,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,可能是原料中含的杂质。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,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,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,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。在古代墓葬中,它发生锈蚀的途径一般说来有这样几条:在潮湿的条件下,有空气或氧气存在时,发生锈蚀,生成铜盐;在潮湿的条件下与贵重金属(如金、银等)接触,产生电化学腐蚀;与硫或含有硫的物质接触,生成铜的硫化物等。
不锈原因之二
再来看看越王勾践剑所处的外部环境:该剑1965年冬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内棺中,位于墓主人的左侧,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内。这座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,一椁两棺,层层相套,椁室四周用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土、考古学界称之为白膏泥的填塞,其下部采用的还是经过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,致密性更好。加上墓坑上部经过夯实的填土等原因,该墓的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,这么多的密封层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。现代科学告诉我们: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,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,钢铁都不会生锈的。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二。
不锈原因之三
望山一号楚墓处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,地下水位较高,该墓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,地下水酸碱性不大,基本上为中性,这从该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。地下水浸泡后,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。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三。
环境条件所致的三点证据
此外,还有三点证据可以证明,越王勾践剑的不锈之谜完全是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所致。
第一,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不是绝对的没有生锈,只是其锈蚀的程度十分轻微,人们难以看出。该剑出土后一直放在囊盒中妥善保管,但是,出土至今还不足40年,该剑的表面已经不如出土时明亮,说明在目前这样好的保管条件下,锈蚀的进程也是难以绝对阻止的。
第二,与越王勾践剑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件青铜剑,这三件青铜剑都放在该墓棺外的椁室内,相对说来它们所处环境的密封程度不如越王勾践剑,但是它们的锈蚀程度也较轻微,甚至与越王勾践剑完全相同。
第三,与越王勾践剑时代相近、制造工艺也相近的吴王夫差矛,1983年出土于江陵马山楚墓,由于该墓的保存情况不好,棺木等大都已经腐烂,夫差矛出土时不仅矛柄几乎全部腐烂,其青铜表面也都布满了绿色的锈层。后德俊研究员说,他曾亲手保护处理过这件珍贵文物,其锈蚀情况与同时期的其它出土青铜器基本相同。以上所述均已说明,越王勾践剑的不锈之谜完全是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所致,而不是其它。
吴王夫差矛也是这一时代兵器的登峰造极之作
吴王夫差青铜矛在马山五号墓中被发现,矛是一种春秋后期的刺击兵器。吴王夫差青铜矛为青铜铸造,其状如矛,两面脊部均有凹槽,凹槽基部有铺首装饰,铺首有孔可系绦,銎部中空,器身遍饰精美的几何形花纹,上篆铭文八字:“吴王夫差自乍(作)甬(用)鈼”。通长29.5厘米,宽3厘米,锋部呈弧线三角形,虽然,吴国的实用青铜兵器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,但少有王室用器。所以,此矛价值弥足珍贵。
吴王夫差矛作为吴王专用的兵器,反映了吴国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,同时也是这一时代兵器的登峰造极之作。这件矛在工艺上的特点是将美观与实用二者统一在一起,它的脊部有血槽,可以提高杀伤能力,全器中空,壁薄而刃锋利,对铸造工艺要求很高。它的表面的米字形暗纹与越王勾践剑的暗纹相同。
经专家测定:越王勾践剑的暗纹是用硫化铜特殊工艺加以处理的结果,吴王夫差矛应该也是采取了同样的工艺。这种处理方法既十分美观,又可防锈。矛身还装饰了浮雕的兽头和错金的铭文,使这件铜矛成了一件精美无比的艺术品。它对研究楚史、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关系及当时的铸造工艺、古文字等,都提供了珍贵的资料。
千年铜器耐腐蚀是如何做到的?
青铜器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,一些青铜器甚至被称为“国之重器”。如祭祀用的大型青铜器。最有名的《司母戊大方鼎》就是当之无愧的“国之重器”。
青铜器在我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,对于今天乃至未来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及珍藏价值。那么,千年青铜器耐腐蚀是如何做到的?
古人对铜器的作用是非常看重的,认为铜器牢固,其留下的铭文可以永传不朽,因而,前秦各个朝代都将长期需要流传下去的重要事项铸在青铜器上。这些流传下来的铭文成为了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载体。
青铜器作为古代最早发现的金属,其千年不腐的特点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好的防腐蚀材料。下面就从腐蚀防护的角度分析下千年铜器耐腐蚀是如何做到的?
首先,铜器中的金属活跃度不高是防腐蚀的重要因素。
金属活跃度的排名说明了金属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敏感度,活跃度越低,说明它越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,而铜的活跃度比较低,所以它与其他物质很难发生化学反应,也比较难被腐蚀掉。
其次,铜合金在各种大气下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。
古代铜器中的金属不仅仅只有一种金属元素,还参合了其他的金属元素。暴露在空气中时,表面会与空气中的氧反应,迅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,对基体起保护作用。这种氧化物薄膜主要是Cu2O。在一般大气中可生成孔雀石,在某些特殊的恶劣环境中,例如H2S、SO2、NH3等污染的潮湿大气中,铜合金会加速腐蚀,并容易出现腐蚀斑点。但总的来说,铜合金的多金属元素成为了防腐蚀的重要原因。
第三,古铜器的储藏条件也成为耐腐蚀的一大因素。
青铜器起源于春秋时期,并且那些古人下葬的时候,会把青铜器作为陪葬。在墓里面的时候,空气湿度会比较小,所以说很利于青铜器的保存。并且是古代墓葬里面会有一些惰性气体,氧气不会很充足,所以说也很有利于青铜器的保存。
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,这么多年的智慧积淀,产生出一些比较超前的技术也是很有可能的,更何况古代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,经常吸收一些外来文化,形成了独有的铜器铸造和防腐工艺,可以说是重要的历史遗产。作为防腐人,能从古人的防腐技术中得到何种灵感才是最为重要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