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末,阳光依旧火辣辣的。8月30日一大早,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众创园的一片空地上,数十台挖机一齐挥动“手臂”开始作业。用不了多久,总投资1.88亿元的中科院科教基础设施项目“碳化硅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平台”将在此崛起,成为推动宁波乃至浙江制造创新发展的又一“利器”。
对接部门机构、商定各项具体建设事宜……连日来,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黄政仁东奔西走,马不停蹄。“这是整个‘新能源技术与材料综合研发平台’项目包中最早开工的项目,对材料所及地方产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,一定要高标准建设好!”黄政仁说。
自2017年6月执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以来,黄政仁见证了多个大项目的落地动工,他早已习惯这种没有节假日、“永远在路上”的工作节奏——周一到周五,全身心投入材料所的规划管理和战略布局,每到周五晚上或周六清晨,他便驱车200多公里,赶到自己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另一个办公室。54岁的黄政仁,是该所先进碳化物陶瓷材料研究团队的领头人。
“科学研究要求真,院所建设要务实,这是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,也是浙江精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贯彻。”黄政仁说。
怀揣科技报国的理想,黄政仁一步步成长为新材料领域的一流科学家。走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这个岗位,则让他又有了新目标。
“作为中科院在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家研究机构,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从诞生之日起,就与宁波这片产业热土紧紧联系在一起。它是一枚种子,在宁波发芽,在宁波生长。”如何面向地方产业需求,打通“科技转化为生产力”的实践链条?如何在支撑宁波乃至浙江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,为国家培养更多顶尖人才?两年来,黄政仁一直在思索和行动。
搞技术出身的黄政仁,深知创新的艰难,更清楚要让原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,这条路有多崎岖。2017年,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出台《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》,大力鼓励科研人员在甬在岗创业,这相当于给员工“松了绑”。
在《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》推动下,“海归”博士汪伟等人创立的宁波柔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迅速,目前已完成两轮融资,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大宽幅石墨烯薄膜卷材生产的企业。
两年来,黄政仁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主导推出多项新政策、新制度,目的都是培育更好的科研生态,更好发挥材料所的创新引擎作用。他不止一次跟中层干部和一线研究人员说,材料所像一棵大树,必须“顶天立地”,“顶天,就是要面向科技发展前沿,面向国家战略需求;立地,就是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,一定要接地气。”
“未来,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将围绕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个核心,努力增加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,为宁波以及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支撑。”黄政仁说。
|